背景
Zaid Hassan 于 2014 年撰写了《社会实验室革命:应对复杂挑战的新路径》一书,提出了“社会实验室”(Social Lab)的概念。这是一种应对复杂社会挑战的新路径。Hassan 认为,传统方法多采用“自上而下”的规划思路(top-down planning)和“线性问题解决”方式(linear problem-solving),面对当今世界错综复杂、瞬息万变的问题,这些手段已经不足以应对,如气候变化、贫困、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不平等。
Hassan 提出的社会实验室方法,强调灵活性、协作性与实验性。他特意使用“Social Lab”一词,以区别于我们熟知的“科学实验室”。“社会”一词使之区别于自然科学的范畴,同时也指向“变化”,这意味着这一过程依赖于人或事物的集合体。
Hassan 之所以提出社会实验室这一概念,是因为他认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,如贫困、不平等、气候变化和全球局势动荡。这些挑战具有复杂性和持续变化的动态性,无论是相关因素、参与者还是背景环境,都在不断演变,难以用单一方式应对,因此需要灵活、可适应的方法路径。
社会实验室通过汇集各方利益相关者,共同搜集与分析问题解决模型,并将其置于现实情境中反复测试,根据反馈持续优化方案,直至取得成效。
Hassan 凭借其十余年参与“可持续食品实验室”(Sustainable Food Lab)的经验,提出上述方法。该实验室旨在推动全球食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,将企业、非政府组织及政府等整合在一起,共同开发与测试问题解决之道。该实验室强调“亲身实践”与“集体协作”(hands on and collective approach),最终促成了食品产业的实践性变革。此外,社会实验室还融合了精确的研究工作,以科学原理、网络理论(networking theory)和社会学为支撑,解释其核心原则与运作方式,并引用全球各地的社会实验室作为案例。因此,Hassan 提出了一种兼具效率、可行性和前瞻性的社会发展新路径。
什么是社会实验室?
社会实验室具有三个关键特征(Hassan, 2014):
1)社会性(Social)。社会实验室关注诸如贫困、可持续发展、不平等、老龄化等社会挑战,旨在将这些议题纳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。实验室将政府、民间组织、企业界和学术界等多方代表召集在一起协同工作。这种多样化的合作保障了解决方案具备多维视角,并促使相关方共同寻找出路,发挥参与性。
2)实验性(Experimental)。社会实验室以循环模式进行操作,即通过原型(prototype)的开发与反复测试来推进。它不依赖固定的规划,而是依据现实世界中的反馈不断调整与变化,从而实现更高效、快捷的问题解决方式。
3)系统性(Systemic)。社会实验室聚焦于问题的根源而非表象,在讨论中强调社会实验室,致力于推动可持续的深层次变革。通过深度理解问题本质,致力于探索与构建相关系统的发展路径。
总结
社会实验室是一种学习与实验的平台,聚焦现实世界中社会问题的根源。它要求参与者具备多样化的专业背景、经验与知识,积极参与协作。社会实验室有助于组织与个人在推动社会变革中发挥引领作用,推进社会创新以应对复杂问题。通过实践导向、反复试验的方式,构建出深层且持久变革的模型。